能源管理体系能给企业带来什么?
节能方式分为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
结构节能需要调整产品、变更能源使用种类来实现,一般企业不适合;技术节能需要一次性投入设备,进行技改。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资金回报率低;而管理节能是目前适用的。管理节能从企业自身管理出发,大到设备运行、维护保养,小到人走灯熄,制度检查,均涉及。投入资金少,产生的绩效持续产生,越来越受企业欢迎。
![启东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电话](http://oss.huangye88.net/live/2019/05/23/e48b5a5a33e79828ab21c09432f8a315.jpg)
ISO50001:2018新标准已经发布,过渡期有3年。欢迎企业来电咨询。
![启东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电话](http://oss.huangye88.net/live/2019/05/23/f18f840f0b63d7eb9e8a22e166fdfaef.jpg)
苏州翼企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自2012年起,已为上百家用能企业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认证,获得企业一致好评。服务过的行业包括:电力、化工、水泥、建材、机械、物业、纺织、钢铁等等。经验丰富,能产生明显绩效。
![启东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电话](http://oss.huangye88.net/live/2019/05/23/b738018b620c704d3b45054259cabc6e.jpg)
认证证书怎么辨别真假?
查询可以从认证公司网站上查询,也可以从认监委网站上查询。但严格来说,根据规定,中国境内的认证证书,经过认监委备案的才是正规的证书。有的机构为了竞争,给企业发了证书,为省几百元的备案费,不到认监委网站去备案,虽然该认证公司的网站上可以查到证书,但却不能完全证明其正规性。所有的证书认监委备案才算正规。
认证证书中有三个标志,其中两个是统一的,IAF与CNAS 。另一个是认证中心自已的标准,各不一样。外资机构中一般没有CNAS的标志。还有没有经认可委认可的证书无认可标志。
注:IAF为国际互认标志。CNAS认可委标志。
步骤1、领导决策与准备
(1)管理者的承诺
国家对能源管理工作越来重视,各省市已将节能减排的任务分配到了用能单位,面对繁重的节能任务,很多用能单位的高管理者亲自负责节能减排工作,这对建立能源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利的。但节约能源这一责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仅仅靠方针目标是不够的,管理者的承诺对于建立和实施能源管理体系至关重要,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始于管理承诺。高管理者应对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能源管理体系做出承诺,包括贯彻执行适用的法律法规,将能源方针目标作为企业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的组成部分,传达节约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全员节能意识,进行管理评审和配备适宜资源。并由高管理者明确本企业导入能源管理体系的意图和应用范围。
(2)任命管理者代表
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企业各个方面的工作,本体系要求高管理者应任命一个管理者代表来负责体系的管理工作,管理者代表有如下职责:确保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协助高管理者建立、实施和保持能源管理体系;向高管理者报告能源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负责与能源管理体系有关的外部联系,故管理者代表应是企业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建议由分管副总经理(副厂长)担任。
(3)提供资源
高管理者应授权管理者代表组建一个机构或班子来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其初期的任务是进行初始能源评审,以及建立体系后的日常工作。能源管理机构的设置,可以根据需要设置集团公司的能源管理机构,成立以管理者代表为首的能源管理,成员包括财务、生产计划、物资供应、机电设备、技术、计量、行政等部门领导和主要耗能区队(车间)的主管等。能源管理下设节能办公室负责体系的日常运行。
苏州翼企飞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是长三角地区的咨询公司。已为上百家企业建立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并通过第三方机构认证。热忱欢迎您致电咨询!
7、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体系运行一段时间后,企业应作好准备检验体系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试运行期间进行的次内审的策划是很重要的,好是管理者代表亲自策划,并要接受内审员的审核,各级管理者特别是高管理者均应接受审核,检验是否充分履行了文件中规定的职责;内审是由内审员承担的,内审员是否称职关系到内审的质量和有效性,所以内审员应经过咨询机构的培训,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一般来说次内审好请咨询机构进行现场指导,使内审员在实践中掌握内审方法、技巧。为了提高内审水平,管理者代表可以在策划审核方案时策划多次内审。
在内审结束后,企业的高管理层应进行管理评审,管理者代表收集汇总整体运行的各方面信息,各层级管理者对管辖范围内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审也是一个好的方法,这些材料可以作为高管理者进行管理评审的补充,以确保体系的持续、充分和有效,并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应包括如下方面:
①能源方针的适宜性;
②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③能源消耗情况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
④内审结果;
⑤针对客观情况的变化,需要改进的方面,如能源基准和是否要调整;
⑥职责划分的合理性和资源配置的充分性;
⑦体系新的发展动向。
评审结论应形成文件,实施必要的沟通和后续
-/gbabjfe/-